新時代新征程上交出貢獻清潔能源的長慶答卷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黨委
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在推進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為能源企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位于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近年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推進天然氣增儲上產,2022年產氣量突破500億方,助推油氣當量跨越6500萬噸,攀上歷史新高峰,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交出了貢獻清潔能源的長慶答卷。
篤定為國爭氣,用心用情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作為能源保障的重要基礎,天然氣供應事關國計民生。長慶油田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記責任使命,在高原大漠立井架、采好氣,讓長慶天然氣成為國之重“氣”、人民福祉。
聽黨話跟黨走,源源不斷貢獻“先鋒氣”。長慶油田在黨的領導下成長壯大,始終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相連。上世紀90年代,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加快進入能源消費視野,城市天然氣需求量快速增長。長慶油田迅速轉戰新戰場,全力進軍天然氣,邁上油氣并舉新征程。短短幾年時間,歷經多番探索,硬是在陜北拼出了一個億萬方大氣田。1997年6月,長慶天然氣輸往西安,首次外供商品天然氣;1997年9月,長慶天然氣通過陜京線進入首都北京,加快保障以首都北京為核心的華北地區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工業用氣;2003年10月,長慶先鋒氣從西氣東輸管線中奔涌而出到達上海;2008年8月,長慶天然氣點燃北京奧運會主火炬……源源不斷的長慶天然氣穿山越嶺奔赴神州大地,輸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40多個大中城市,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守護能源安全,堅定不移快產“主力氣”。面對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全國人民對清潔能源的迫切需求,長慶油田持續加快天然氣生產步伐,近十年來以平均每年凈增長超20億方的速度推動天然氣上產,創造了國內氣田產量增長最快記錄?!坝惺值牧?,就拿出十二分的勁頭”,長慶油田咬定目標不松勁,堅決把產量第一頂上去,年產天然氣量在2010年突破200億方,2022年超越500億方,連續12年保持我國最大產氣區地位。如今全國每生產四方天然氣,就有一方來自長慶油田。長慶油田成功開發靖邊、榆林、蘇里格等13個氣田,歷年累計生產天然氣超5550億方,以百米沖刺速度跑出了天然氣上產接力賽。
擔當保供重任,持之以恒輸送“暖心氣”。天然氣保供是一場能源大考、民生大考。長慶油田堅持“不讓老百姓缺氣是我們的責任,能為老百姓供氣是我們的榮耀”的理念,在奉獻堅守中履職盡責,在天然氣保供中打頭陣、當先鋒。油區暴雨,產能建設受阻,長慶人喊出“雨把地球下透,氣田建設不打折扣”的響亮口號,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水庫決堤,高壓采氣管線沖出地面,長慶人越過渾水排除險情,在一張20元人民幣上寫下“搶險遺囑”。特別是在每年的冬季保供期,數萬名長慶人逆寒而上,以“舍我一人寒,保得萬家暖”的擔當同時間賽跑,讓長慶天然氣成為惠及億萬人民的“暖心氣”。在陜西延安、甘肅慶陽等革命老區,“爐火一打就著,熱水一開即來,暖氣一冬熱乎”,長慶天然氣已經成為老區人民溫暖過冬的重要保障。
錨定科技提氣,攻堅克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習近平總書記對天然氣行業寄予厚望,要求提升國有企業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長慶油田堅持問題導向、穩準原則,把科技作為引領發展的動力源,在磨刀石上鬧革命、低滲透中鑄豐碑,全面建設國家低滲透及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創新高地。
挑戰世界難題,打好資源勘探進攻仗。鄂爾多斯盆地的氣藏具有“低滲、低壓、低豐度”特點,勘探開發之難世界罕見。長慶油田牢固樹立“勘探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勘探”“勘探無禁區”的思維,以“重新認識鄂爾多斯盆地、重新認識低滲透、重新認識自己”為突破口,創新用好技術手段,深入開展三維地震、地質導向、成像測井等多學科聯合攻關,推動盆地勘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現天然氣勘探多項重要突破。近年來已落實蘇里格、盆地東部、下古生界碳酸鹽巖等4個萬億方大氣區,寧夏青石峁氣田、隴東慶陽氣田成功提交千億方儲量,盆地東部發現第10個千億方氣田——橫山氣田,一系列勘探發現和重大突破譜寫了長慶天然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挺進戰略要地,打好核心技術攻關仗。在號稱“磨刀石”的致密巖層,找天然氣難,而將找到的天然氣開發出來,更是難上加難。長慶油田把“求新、求變、求突破”作為技術攻關的方向,錨定國際一流,沖刺科技前沿,建立低滲透國家工程實驗室,集智攻關打造破解非常規氣田開發的“撒手锏”。三維地震關鍵技術為黃土塬礦區地層做高精度“CT”,實現天然氣發現的精確制導;水平井優快鉆井技術相當于給鉆頭裝上“導航系統”,確保氣井打得快、打得準、打得好;體積壓裂在致密巖石中打通了“滲流通道”,讓“羊腸小道”變成“高速公路”;綜合穩產方案延長了氣田開發壽命,實現產量上得去、穩得住、可持續、高質量。
用好第一資源,打好人才強企主動仗。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科技自立自強的主力軍。長慶油田在大力培育發揚“忠誠擔當、創新奉獻、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精神的基礎上,著眼“高精尖缺”,突出“生理聚用”,深化技術和管理“雙序列”改革,完善推廣“揭榜掛帥”機制和完全項目經理負責制,組織“紅工衣”技能專家與“白大褂”技術專家雙向合作交流,激勵技術技能人才大膽創新、勇于突破。加強“大工種”復合型人才培養,打造2個國家級、13個省部級、23個公司級、47個廠處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數千個攻關小組,加快培育造就數量充足、梯次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大量創新成果被孵化推廣到氣田一線,激活了創新引領發展的強勁動力。
堅定改革強氣,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長慶油田始終堅持三個“有利于”和改革方向不動搖,加大天然氣重點領域改革賦能,有效破除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以管理方式“物理變化”催生質量效率“化學反應”。
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全面推進油公司模式建設。篤定為國家貢獻油氣的信念,運用改革創新的“加減乘除”,率先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業務結構,將管理層級從四級壓縮為兩級,全面推進“大部制”改革、“復合型”崗位設置,有序開展兩級機關業務職能優化調整,打造精簡高效的組織機構和治理體系。大力做強做優勘探開發、產能建設等核心業務,做專做精生產保障業務,加快低效業務退出轉型,有效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組建數字和智能化事業部、天然氣評價項目部、油氣營銷事業部等單位,撤銷物業服務項目部,把更多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投入到主業中,讓發展潛力充分釋放、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緊抓時代發展機遇,系統推進智能化氣田建設。按照“強基礎、提質量、創示范”的思路,長慶油田持續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大力完善“云、網”基礎設施平臺,推進大中型場站無人值守改造、生產運營智能化升級、集中監控中心建設,集成創新國內外上千項先進適用技術,把2萬余口氣井、500余座站(廠)、3萬公里輸氣管線的生產、管理要素“裝”進電腦里,實現生產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深刻變革,氣田治理體系加快融入數智化步伐,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近十年,長慶油田天然氣生產能力翻了一番,氣田用工總量始終保持穩定,創造了國內氣田低成本發展的成功實踐、鮮活經驗、典型樣板。
全面統籌資源配置,深入探索市場化機制建設。大規模的快速上產,對建設力量、質量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長慶油田充分利用市場配置資源,發揮大氣田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優勢,堅持上下游產業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構建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格局,匯集了數倍于自身的建設力量,在鄂爾多斯盆地開展了一場場“靜悄悄”的天然氣大會戰。在榆林氣田長北區塊,長慶油田與殼牌合作開發,建成中國石油最早、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區塊,為中國油氣行業提供了長慶方案。在中國陸上最大的整裝氣田,創新實施“5+1”合作開發模式,充分發揮天然氣產業整體優勢,把蘇里格這塊“半生不熟的肉”做成天然氣量效齊增的“美味佳肴”。與此同時,長慶油田不斷拓展市場合作領域,從工程建設延伸到人才服務、物資供應、交通運輸等方方面面,有力帶動了氣區整體產業鏈和地方經濟蓬勃發展。
厚植綠色底氣,堅定不移推進能源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長慶油田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長期戰略任務,大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用美麗長慶裝點祖國西部秀美山川。
聚焦雙碳目標,構建能源企業多能互補嶄新格局。既要為千家萬戶備足“底氣”,又要為藍天白云養好“元氣”。長慶油田深刻認識到“雙碳”目標下傳統能源企業不轉型就沒有未來,轉型快才能把握戰略主動。近年來在加快天然氣開發的同時,牢固樹立“減碳、用碳、替碳、埋碳”理念,歷年累計生產天然氣量相當于替代7.2億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物19.56億噸,近年來建成了國內最大、集成度最高的CCUS項目——黃3區二氧化碳驅綜合試驗站。依托黃3區CCUS國家級示范工程,年碳埋存能力5.66萬噸,實現了區域碳中和。以這個項目為示范點,長慶油田加快光電、風電、CCUS等項目落地,通過短短幾年時間,年發電能力躍升至2.74億度,油區地熱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全方位構建起風、光、電、熱多能互補新格局。
堅持綠色發展,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標桿企業。長慶油田天然氣生產區域位于黃河流域中游,始終將生態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制定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構建“三道防線、四級責任”體系,形成了立體化、全覆蓋、全天候的生態保護大格局。在內蒙古,為了給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留下棲息繁衍的地方,長慶油田在部署井位時多次調整優化,先后避讓100余口氣井,氣田開發讓出來的地方,成了蓑羽鶴的“家”,蓑羽鶴的數量已由25只增長到280只,見證了企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以集約、優化土地資源為出發點,大力推行“小井場、大井叢、多層系、立體式、工廠化”建產模式,在保障產建規模逐年上升的情況下,用地規模大幅下降,從根子上找準了能源企業綠色發展路徑。
筑牢防護屏障,探索氣區生態環境治理有益模式。長慶油田持之以恒做到“開發一片、綠化一片、保護一片”,探索林緣區、水源區、沙漠區等8種生態環境保護模式,建成清潔文明井場8000多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行動,筑起“中國石油長慶林”“長慶碳匯林”等10多個大型生態屏障,打造出8個國家級綠色礦山,千里氣區每年新增綠地300萬平方米以上,以實際行動為美麗中國增色添彩?!澳銈兪腿瞬坏蛴褪怯⑿?,植樹也是英雄”,在長慶油田姬塬公益碳匯林建設啟動儀式上,“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對長慶油田高度贊譽。長慶油田用實際行動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助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做出了應有貢獻。
高峰之上攀新峰,西部大慶當先鋒。新時代新征程上的長慶油田,已經邁上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現代化大油氣田、建設基業長青百年長慶的趕考路。長慶油田將始終牢記“創和諧典范、建西部大慶”的囑托,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發展,加快天然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以更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綠色轉型、共建共享,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再創佳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