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urce id="npaoj"><sub id="npaoj"></sub></source>

      <dfn id="npaoj"><p id="npaoj"></p></dfn>
              <u id="npaoj"></u>

              從黨史中感悟人民至上的深邃意蘊

              2021年06月07日 14:06:38
              來源: 解放軍報 作者: 韋瑋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深刻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取得事業的偉大勝利,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回顧總結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堅持人民至上的寶貴經驗,感悟人民至上的深邃意蘊,對于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具有重要意義。

                一

                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基本原理的集中體現。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超越了唯心史觀的局限,闡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

                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反映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根本要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莊嚴宣告,“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法蘭西內戰》一文中,馬克思深刻闡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只能是“以人民群眾的名義,并且是公開為著人民群眾即生產者群眾的利益而進行”的革命,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公仆”理論??梢?,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和精神底色,維護和捍衛無產階級及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堅持人民至上,永遠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要求。

                習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敝袊伯a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要實現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拓展和豐富馬克思主義人民至上的時代內涵。

                二

                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奠基立業、戰勝困難創造輝煌,就在于牢牢植根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取得事業發展偉大勝利,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明確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要把中國最廣大的勞苦大眾,即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梢哉f,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夠像中國共產黨那樣,公開地要求每一個黨員,都必須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為了人民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從革命戰爭年代的方志敏、楊靖宇、張思德,到新中國成立后的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再到進入新時代的李保國、張桂梅、黃文秀……無數共產黨人以其無畏犧牲和無私奉獻,譜寫出一曲曲感天動地的精神贊歌,將人民至上的莊嚴承諾化為真真切切的實際行動,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回望百年黨史,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全部實踐的根本價值取向,把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為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把群眾路線作為黨的三大法寶之一,使黨和人民群眾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聯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研判國內外形勢,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并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業成敗的根本標準,出臺了一系列利國惠民、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貫穿于治國理政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造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三

                習總書記深刻指出:“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碑斍皣鴥韧猸h境的深刻變化,給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應對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從而進一步凝聚人民偉力、創造歷史偉業。

                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把民心當作最大的政治。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我們黨之所以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行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們黨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和政府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民心當作最大的政治,這是我們黨能夠贏得人民擁護和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實現長期執政的奧秘所在。

                始終堅持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黨的百年歷程雄辯地證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厥讈頃r路,中國共產黨激勵召喚著億萬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邕^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關鍵就在于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揮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所在;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最大限度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才能使黨和國家事業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始終堅持不斷造福人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黨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億萬群眾基本生活兜底;解決世界最難的就業問題,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300萬人;攻堅世界最復雜的扶貧難題,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始終不渝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奮斗、來之不易的成績,兌現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嚴承諾,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始終堅持牢牢植根人民,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注重防范化解脫離群眾、動搖根基的風險,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植根于思想、落實于行動,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真實反映群眾愿望,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堅持不懈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我們黨就能始終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的事業就會始終擁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強大力量。

               ?。ㄗ髡邌挝唬褐袊嗣翊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

              標簽 - 人民群眾,人民公仆,黨史,人民利益,人民謀
              網站編輯 - 張旭
              免费A片国产毛无码A片在线播放